来源:新华网
此次救助的褐渔鸮 张琦 摄
新华网昆明3月2日电(张琦)据云南省蒙自市森林公安局消息,当地近日发现一只珍稀动物褐渔鸮,这是褐渔鸮在当地消失近百年后重新出现。为了跟踪研究褐渔鸮,科研人员给它装上卫星定位器后放归野外。
2月16日上午,蒙自市草坝镇鑫鑫农资工作人员朱强打电话报警称,在农资仓库内抓到一只“猫头鹰”,请森林公安民警前来救助。
接到报警的蒙自市森林公安民警赶到现场后,发现这只形似猫头鹰的鸟体型较大,上体棕褐色,具较粗的黑色羽干纹及淡褐色的云石状斑纹;下体具细长的黑褐色羽干纹及狭窄的浅褐色横纹;两翅和尾黑褐色,具白色和棕褐色横斑;耳羽突出,虹膜金黄色,喉具白斑。
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伍和启博士鉴定,这只大鸟为褐渔鸮,学名为Ketupazeylonensis,英文名称又叫Brown Fish Owl。
据历史资料记载,1920年10月,进入我国海关税务司任职的英国人La Touche在蒙自坝区捕获1只雌性褐渔鸮之后,至今96年当地未再有发现纪录。
褐渔鸮主要分布在印度次大陆、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地区,我国则主要分布在广东、广西、海南等省份,以及云南昆明、西双版纳等州市。褐渔鸮在我国十分罕见,是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。
褐渔鸮栖息在靠近水源的密林中,为半昼行性鸮类,常在下午以后进行捕食等活动。捕食时,常在水面上下飞翔搜索猎物,有时甚至掠过水面,把猎物从水面抓出来,主要捕食鱼类、蛙类等水生生物。
经专家估计,这只褐渔鸮可能受持续低温天气的影响,原有栖息地发生很大变化,导致难以捕食进而进行迁徙,在飞行过程中因身体虚弱等原因,误入农资仓库。褐渔鸮在被蒙自市森林公安局救助后,每天进食鲫鱼、虾等近1kg,身体逐渐恢复健康,适宜放生。
为跟踪研究褐渔鸮,蒙自市林业局还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,对褐渔鸮进行卫星定位同步放生和调查。科研人员为褐渔鸮佩戴了利用太阳能充电的卫星定位器。这种定位器能够定时发回卫星定位数据,可以详细掌握褐渔鸮的具体位置,并进而摸清其的栖息地范围、迁徙路线等宝贵的科研数据,为今后更加科学、准确地制定野生动物保护计划提供第一手资料。
蒙自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和森林公安民警为其精心挑选了适宜生境后,某日傍晚,将褐渔鸮放生到蒙自某水库附近的林区。(完)
此次救助的褐渔鸮(以黑布为背景拍摄)。左凌仁 摄
此次救助的褐渔鸮眼部特写。左凌仁 摄
研究人员给褐渔鸮装上了GPS定位装置。左凌仁 摄
褐渔鸮被放归野外的适宜生境。左凌仁 摄
还没有任何评论,你来说两句吧